填补国际空白!西南科技大学核医疗废液处理技术获重大突破
- 时间:2024-12-24 09:49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肖伟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12月17日,西南科技大学国防学院聂小琴教授收到来自大洋彼岸的好消息,其牵头申报的《一种一体化核医疗放射性废水快速处理系统及应用方法》,在获我国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后,又获美国专利商标局“国际发明专利”授权,这意味着该技术方法,不仅是国内首创,还填补了国际空白。
聂小琴带领学生做实验
此成套技术和系统已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稳定运行。这是西南科技大学核素绿色循环与环境效应团队牵头,经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等多部门共同指导、监管建立的国内首个核医疗废液处理医院现场示范工程。2024年1月至12月,该项目进行三轮为期50天的“连续真实核医疗废液热态试验”,结果显示废液处理效率大幅提升,出水净化效果稳定可靠。
当天傍晚,绵阳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陈正国在查看系统运行情况后,接到聂小琴教授的好消息,他兴奋地表示,这将助力医院为更多患癌病人实施核医学诊疗。
该成果源于2022年10月陈正国对聂小琴教授的一次“慕名拜访”。当时,国家八部委颁布“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而我国核医学应用水平因核诊疗废液处理难题受限。以绵阳市中心医院为例,其过往采用“衰变池”收集废液,排放效率低,导致床位不能满负荷接诊。聂小琴教授所在团队深耕放射性废液处理技术多年,陈正国因此向其请教解决方案。
聂小琴教授了解情况后,组织团队调研发现该领域国内外均无现成技术。于是,2022年底,团队到绵阳市中心医院地下室衰变池考察取样,经8个月研究,合成出6种高性能核医疗废液关键核素分离材料。随后,聂小琴联合清华大学等多家单位,在四川省科技厅“揭榜挂帅”项目支持下,开展一体化技术攻关,并邀请李隽教授、梁漫春副教授团队分别对材料和监测系统进行优化升级,中物院二所则提供相关资料指导固体废物处理技术规划。
辛勤付出终获丰收。聂小琴主研的相关技术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核医疗废液处理技术也取得进展并被多次报道。该技术及装置系统使处理时间大幅缩短,且采用新型材料,具有成本低等诸多优势。赵宪庚院士肯定该技术,绵阳市游仙区政府主动对接推广。项目团队已申请多项专利,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项,还获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授权主导立项3项技术标准,已发布1项。
此外,四川省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核医疗产业发展,西南科技大学牵头成立“全国核医疗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创新联盟”,聂小琴担任理事长。该联盟旨在推动技术研发,实现医疗进步与生态保护共生,与国家相关行动方案要求相符。目前,聂小琴团队已与多家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对技术前景充满信心,有望为我国核医疗产业发展提供关键废液处理技术支持。(文/图: 西南科技大学 郭鸿雁 张国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