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美丽绿色家园 绵阳以高水平人大监督助推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
- 时间:2024-12-12 12:02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肖伟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杨宗友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绵阳这片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土地上,市人大常委会勇担使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全流程上下联动的监督模式,筑牢生态环境建设坚实防线,一幅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城乡更美的生态画卷铺展开来。
聚焦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筑牢生态防线
绵阳市人大常委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将推动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摆在突出位置,综合运用专题调研、明察暗访、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代表建议督办等方式,努力推动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形成了密不透风的监督网络。截至目前,前两轮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的 57 个反馈问题中,仅 1 个尚在整改推进,国家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曝光的 3 个问题已成功解决 2 个。前两轮省督及“回头看”的 555 个反馈问题已全部清零。面对第三轮省督通报的 2 个典型案例,相关单位在人大监督下迅速行动,制定详尽整改方案并稳步实施。移交的 395 件信访件已完成整改 340 件。这些显著成果彰显出市人大常委会监督的强大威慑力,更凸显了绵阳守护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与卓越成效。
聚焦污染防治攻坚,多维度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绵阳始终坚守“减排、抑尘、压煤、治车、控秸”十字方针,持续推出一系列精准有力的防治措施,大刀阔斧地对产业、能源、空间、交通运输四大结构进行深度调整。每年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上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情况的报告,大气污染防治情况都是必审内容。在市人大常委会监督推动和全市上下持续不断努力下,今年 1 至 9 月,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达到 3.55,在全国 168 个重点城市中位居第 67 位,较去年同期上升 9 位;PM2.5 平均浓度为 33.2 微克每立方米,同比改善 2.4%;优良天数率高达 85.7%,同比提升 7 个百分点。水污染防治方面,绵阳统筹兼顾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协同治理,精心修订《绵阳市水污染防治条例》,全力完成 460 个入河排污口的整治任务,使 20 个地表水国省考断面、11 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始终稳定维持在 100%,芙蓉溪更是成功入选全国幸福河湖建设试点,成为绵阳水生态治理的璀璨明珠。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绵阳坚持污染状况详查、风险防控与问题整治协同推进,土壤环境质量长期保持稳定向好态势,成功跻身全国“十四五”期间“无废城市”建设行列,精心打造“无废细胞”258 个,圆满完成 35 个工程项目。在这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役中,市人大常委会全程深度参与监督,为绵阳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净土沃野提供了坚实保障。
聚焦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构建生态和谐家园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伟大工程,也是市人大常委会长期关注的重点之一。去年5月11日,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未来十几年我市生态保护红线。随后,市政府又精心编制并印发《绵阳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 年)》,划定 5688.33 平方公里的自然保护地面积,顺利完成 152 宗生态保护红线内矿业权的有序退出,大力推进 43.14 公顷历史遗留矿山的生态修复工作。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宏伟蓝图中,绵阳片区以 4194.26 平方公里的广袤面积,成功将野生大熊猫种群 100%纳入国家公园保护体系,大熊猫栖息地保有率高达 90%以上,并且成功争取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绵阳基地的落地生根,绵阳当之无愧地成为全国野生大熊猫第一市。与此同时,绵阳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入开展“清风”“绿盾”等专项整治行动,坚定不移地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如今水生生物种群数量稳步回升,小熊猫、川金丝猴、毛冠鹿、藏雪鸡、绿尾虹雉等珍稀动物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得到了切实有效的保护。这一系列辉煌成就的背后,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与支持如同一座坚强的灯塔,为绵阳构建生态和谐家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聚焦城乡环境综合提质,努力提升宜居水平
从2022年开始,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年对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始终紧扣村社“五清”、场镇“四定”、城区“四化”目标,推动相关方面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城乡颜值与品质。
伴随着市人大跟踪监督,相关方面不断强化措施、加大力度, 巧妙运用“十佳”“十差”评选、暗访考核与公开曝光等创新手段,充分激发各地提升环境质量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今年以来,绵阳已累计整治违法建设 1681 宗,面积达 17.32 万平方米,修复路面超过 60 万平方米,精心整治 11 个城市门户环境,匠心打造“口袋公园”“美丽街角”330 余处,新增绿化面积 257 万平方米。在乡村建设的伟大征程中,绵阳积极争取 7.68 亿元专项资金,全力支持 106 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设工作,目前已有 90 个行政村如火如荼地开展了 376 个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绵阳大地徐徐展开。
在整治环境的同时,城市更新方面也不断掀起浪潮。去年9月,市政府出台《绵阳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试行)》,精心构建城市更新“1+N”政策体系,科学划定 8 大更新片区与 42 个更新单元。大刀阔斧地改造 818 个老旧小区,面积达 792.64 平方米。稳步实施 13 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涉及 3864 户居民,规划建设安置房 6378 套,目前已开工 5 个项目,改造 3340 户,建成安置房 4144 套。一批特色街区如绵州记忆、上马商圈、巴拿恰等如璀璨明珠般相继建成,为城市增添了独特魅力。同时,绵阳新建三江体育公园、黑家山公园、兴隆足球公园等 4 个城市公园,对园艺湖公园、科技城人才公园、辽安公园等 6 个公园进行改造提升,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 42.04%,绿地率达到 38.7%,城市生态品质实现了质的飞跃。
绵阳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不遗余力,城区与县城共建有 15 座生活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高达 98.1%,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 88%。建成城市排水管网共计 4679.5 公里,其中污水管网 2209.2 公里、雨水管网 2470.3 公里。建成运行 4 座生活垃圾填埋场与 2 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为 2500 吨/日,无害化处理总能力 3600 吨/日,乡镇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率更是达到了 100%,为城乡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市人大常委会的坚强有力监督下,绵阳正坚定不移地沿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奋勇前行。未来,绵阳必将为世人呈现出一幅更加绚丽多彩、生态和谐的壮美画卷,让绿水青山成为绵阳永恒的魅力名片,也为子孙后代留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持续发展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