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科杯”中国(绵阳)科技城“追光青年·新质未来”创新创业专项赛圆满收官
- 时间:2024-11-07 14:59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肖伟
周钰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杨宗友
11月5日,“青科杯”中国(绵阳)科技城“追光青年·新质未来”创新创业专项赛(以下简称“大赛”)在游仙区圆满收官。
本次大赛共吸引120余个创新创业项目、300余名创业青年报名参赛,这些项目既有来自高校科研团队的智慧结晶,也有企业研发部门的创新成果。大赛分为线上报名、项目征集及资格初审、初赛、赛前培训和决赛等环节。初审环节,专家评委分别从可行性、创新性、商业模式、市场需求和团队实力5大维度进行评价和筛选,选出22个项目进入决赛。决赛前夕,组委会组织创业培训老师、投资界资深人员,围绕项目路演技巧、科技成果商业转化、科技创业企业专利布局与运营3个方面对各项目进行专题辅导,助力冲刺决赛。决赛中,22个项目团队充分展示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各大企业及机构代表与专家讲师轮番提问,就行业趋势、产业创新发展等核心议题进行精彩分享,并与参赛企业进行深入的“一对一”交流。
技术创新应用多元
激光制造技术革新。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项目聚焦于红外探测器的创新。该团队成功研发出锑化物超晶格高端制冷型红外探测器,具有成像清晰、探测灵敏度高、图像稳定、低成本等特点,在红外光电子探测技术方面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光子技术雷达创新应用。传统的基于数字射频存储器(DRFM)的雷达目标模拟器,因受限于射频(RF)前端的复杂性、杂散影响,难以满足当前对宽带宽、低杂散失真、高精度和低延迟的迫切需求。该项目创新研发了全光子调制技术、I/Q幅相失衡分析和补偿技术和多维优化技术,具有可调工作频率(L-K波段)、大调制带宽(DC至GHz级)和高杂散抑制(>30dB)等显著优势。可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军工等多个领域,满足广泛用户群体的需求。
激光通信技术拓展升级。在通信领域,激光通信技术相关项目同样令人眼前一亮。一个参赛项目致力于研发超高精度光学设备,他们突破了传统激光通信在大气传输中的一些技术瓶颈,通过自主研发的滤波拟合算法直接监控薄膜的光学厚度,是高端真空镀膜设备的核心器件,有利于突破“卡脖子”技术,真正实现“中国生产”。
整合资源挖掘亮点
资金扶持助力技术转化。大赛为优胜项目团队提供了1万元到10万元不等的资金支持,同时,吸引盈远基金、国投科创等众多风险投资机构和产业基金的关注,不少项目在比赛过程中获得了投资机构的青睐,方便后续进一步交流沟通,加速了激光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资源整合拓展发展路径。大赛组织了丰富的资源对接活动,一方面,邀请激光行业的领军企业、上下游供应商等参与,为参赛项目提供了产业链整合的机会。另一方面,邀请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为项目提供技术指导和人才推荐。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在大赛中积极参与,为项目提供政策解读和扶持政策申报指导,帮助项目更好地利用政策资源。
品牌塑造提升行业影响力。参与大赛让激光技术项目获得极高关注度。大赛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电子屏等宣传阵地,及时挖掘竞赛中的工作亮点,提高大赛知晓度,放大辐射效应。这不仅提升了项目自身的品牌知名度,也为整个激光技术行业在社会层面赢得更多关注。
跟踪服务搭建平台
活动期间,相关部门组织参赛选手前往光子技术研究院、华工激光、光子激光(中玖闪光备选)等地参观考察产业园区发展情况,让参赛选手亲身体验园区创业环境。同时,成立跟踪服务团队,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汇集政府、企业、高校及社会资源,继续为参赛项目提供政策咨询、政策申请、资金对接等全生命周期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协助参赛项目在园区内落地生根开花。
据悉,在同期召开的第三届中国激光科技创新产业大会上,已成立西南首个激光产业发展联盟。游仙区将以此次大赛为契机,用好西南激光产业发展联盟,鼓励吸引外来创客来游开展创新性强、前瞻性好的创业项目,扶持培育科技含量高、商业模式新的创业团队,推动创新创业交融互促、同频共振。(图据游仙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