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优化生态环境执法方式 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
- 时间:2024-10-11 20:22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肖伟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杨宗友 摄影报道
10月11日,绵阳市生态环境局召开2024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绵阳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余淑蓉通报了生态环境领域行政执法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多渠道、多角度、多举措开展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既严格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又从“多宣传、常提醒、真帮扶、慎处罚”等方面入手,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执法方式,积极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
打击违法行为力度更大
今年以来,先后开展固体废物领域核查督导、再生资源回收点检查等十项执法行动。共检查企业2408家次,发现环境问题439个,立案162件。先后与德阳签订《生态环境执法合作协议》,与甘肃陇南签订《绵陇跨界联合执法检查工作方案》。已开展跨区域(跨流域)环境联合执法检查、交界区域臭气问题排查专项行动3次。加大涉气重点行业检查力度,开展为期3天的氮氧化物重点排污单位专项夜查。环境空气质量攻坚期间检查点位100余个,移交违法线索12条。全市共检查涉气工业企业750余家次,发现环境问题220余个、立案41件。组织开展打击在线监测数据、监测报告弄虚作假“雷霆行动”,与公安机关联动集中半个月先后两次利用在线监控平台、视频监控等非现场监管手段发现问题线索,结合暗访、突击检查等现场检查方式,对6个区县11家重点排污单位进行抽查,发现问题33个,目前共移送涉嫌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或者干扰自动监测设施案件3起,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案件4起,公安机关均已进行立案调查。
柔性执法举措更多
利用大数据、无人机、在线监测等科技手段,实行“不见面”执法咨询、“非现场”检查等差异化管控,最大程度减少对守法企业正常生产的干扰。对重点排污企业实行24小时在线监控,及时发现和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从以往的“撒网式执法”向精准执法转变,提高环境执法的精准性和有效性。采取走航车、无人机、在线监控、视频监控、用电监控等非现场方式检查企业57次,指导帮扶企业17次。充分考虑违法行为特点,以过罚相当和综合裁量为原则,实施《绵阳市生态环境局柔性执法“五张清单”(试行)》,其中不予行政处罚事项3项、从轻行政处罚事项6项、减轻行政处罚事项6项、从重行政处罚事项4项、免予行政强制事项3项。实施“减免责”制度管理,最大限度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改正违法行为,主动落实环保主体责任。今年以来,全市免于生态环境处罚案件34件、免处金额714.17万元。开展“四个一”送法入企监督帮扶工作,在全市选取11个帮扶园区、13家帮扶企业、12个帮扶项目为帮扶对象。根据帮扶对象及帮扶事项,选取32名专家组成帮扶团队入企开展“环保体检”,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余淑蓉表示,下一步,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严格的执法、更加有力的措施,继续加强对排污企业的日常监管和帮扶指导,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绵阳、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