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绵阳  >  绵阳要闻
|
  • 全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运营工作现场交流会在四川绵阳召开

    • 时间:2024-08-30 16:55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肖伟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杨宗友 摄影报道

    8月29日至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联合在绵阳组织召开全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运营工作现场交流会。会议旨在总结交流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监管、运营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推广地方典型运营模式和管理体制,推动职业技能培训扩容提质,切实助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交流会现场

    8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郭启民主持召开工作交流会并讲话。绵阳市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相关负责人致辞,四川、山东、甘肃、重庆、天津、河北等地发改、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围绕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布局、运营管理等经验做法作交流发言。

    会议指出,建好用好公共实训基地是稳就业促增收、提技能强素质、增投资惠民生的迫切需要。2016年以来,国家持续加大对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运营的投入力度,同时,在各级发展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等通力协作下,公共实训基地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服务重点群体能力持续增强、共建共享形式更加多元、产训结合程度有效提升、建设运营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得到各方面高度认同。目前,累计支持地方建设414个公共实训基地,覆盖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培训超460万人次。

    会议强调,要扎实推进公共实训基地扩容提质。进一步发挥政府部门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运营中的主导作用,加强部门间协同联动,推动本地区培训资源统筹利用。着力提升建设运营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培训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鼓励龙头企业、骨干企业、链主企业等深度参与培训过程。拓展完善技能竞赛、技能评价等功能,全面提升就业公共服务能力;广泛开展“送训下乡”“送训上门”等多元化服务,提升培训资源可及性;在坚持公益开放的前提下,探索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模式,使公共实训基地具有自我“造血”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各地要梳理总结“建管用”典型经验做法,推动地方之间交流互鉴、共同提高;因地制宜创新实践,积极打造一批有特色、叫得响、学得会、可推广的技能培训品牌;营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环境氛围,促使各领域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以培训新举措打开就业新天地。

    参会代表参观中国(绵阳)科技城创新馆

    8月29日,全体参会代表还实地调研了中国(绵阳)科技城创新馆、绵阳市公共实训基地、四川长虹模具加工中心、中江县公共实训基地,认真细致了解四川市级、县级公共实训基地“怎么建”“怎么用”“怎么管”的做法和成效。在绵阳市公共实训基地现场,代表们围绕“主基地+分基地+行业基地”和“协同化、规范化、多元化、市场化”运营模式开展座谈交流。在德阳市中江县公共实训基地,大家对“平台运营+共建共享+做优培训+打造品牌”运营思路进行了学习探讨。

    参会代表实地调研绵阳市公共实训基地

    与会代表们纷纷表示,参加此次现场交流会收获颇多、很受启发,将把学习到的经验做法带回去,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完善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运营管理机制,切实发挥好公共实训基地搭平台提技能促就业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