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点燃”发展“新引擎” “发现最美铁路”网络宣传活动走进绵阳科技城新区
- 时间:2024-05-21 15:26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肖伟
四川新闻网消息(记者 刘佳慧 摄影报道)“确实出乎意料,没想到这些前沿技术,居然都已在园区的日常工作、生活场景中得到应用。”5月20日,“发现最美铁路·春涌秦巴走西成”网络宣传活动走进绵阳科技城新区机器人创新馆,“发现团”的成员们望着眼前智能科技化的创新成果,不由发出感叹。
绵阳科技城新区机器人创新馆位于科技城创新基地,面积约2100㎡,是以机器人为主题,集展、学、研、游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机器人综合性场馆。
创新馆分为机器人创新历程展区、机器人创新产业展区、机器人创新赛事展区,在全面回顾世界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光辉历程基础上,结合国家和绵阳机器人产业发展指导意见,集中展示绵阳科技城新区机器人产业新赛道发展规划、招引情况、产业布局以及拟引进的重点赛事。
“很震撼,深刻感受到了绵阳的科技魅力”“这些创新科技成果令人倍感新奇”……“发现团”通过现场观看和聆听解说,深入了解了绵阳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机制体制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卓越举措和成效。
据悉,从2022年至今,绵阳科技城新区进击机器人产业新赛道仅有一年多时间,从零起步,已集聚30多个相关产业项目,总投资超80亿元。
在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绵阳向“新”发力,瞄准智能机器人及无人机等八大新赛道产业,将其作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2023年1—10月,绵阳市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产值同比增长6.3%,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高3.0个百分点。
向“新”路上,科技资源如何汇聚?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招院引所”、助推企业建立创新平台、成立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中试研发平台等工作的深入,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中国(绵阳)科技城先进技术研究院、绵阳科技城人才发展集团、华为行业感知(四川)创新基地、新一代集成式供能系统中试研发平台……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和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相继在新区落地。
为突破创新资源的地理束缚,绵阳还以云技术为依托,在科技城新区布局“云上两城”,即“云上科技城”和“云上大学城”,在全球范围内链接创新资源,形成一个买全球、卖全球的科技创新大市场。目前,“云上两城”已经与斯坦福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20余所知名高校展开合作,吸引创新创业团队29个,并推动多项技术成果在当地实现产业化。
值得一提的是,绵阳提出“一个领军团队、一个研究院所、一个实训基地、一只产业基金、一个产业园区”为引领的“五个一”发展模式,从技术基础、科技创新、人才供给等多个层面发力,打造机器人智能制造全产业链生态集群。未来,绵阳科技城新区计划打造涵盖技术研发、机器人生产、零部件制造、AI算法、软件平台、整机应用和系统集成的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集群,力争到2025年落地企业达到120家,产值突破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