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绵阳市委八届七次全会①|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绵阳将从四个方面“着力”
- 时间:2023-12-13 20:08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肖伟
四川新闻网消息(记者 刘佳慧 摄影报道)12月12日,绵阳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召开。12月13日,绵阳市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会情况,解读全会主要精神。
本次全会提出“要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绵阳下一步将从哪些方面发力?绵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廷伟介绍有关情况。
“近年来,绵阳市委市政府深刻领悟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三品’工程、乡村振兴‘八大专项行动’、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乡镇抓经济发展激励试点等工作,有力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张廷伟谈到,目前,绵阳已经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08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中国传统村落16个。实现村村通公路、通客车,农村自来水和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到90.4%和96%,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有效处理率分别达100%和76.6%。
张廷伟表示,接下来,绵阳将认真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打造功能完备、设施完善、富有特色的绵阳现代化乡村。主要抓以下四个方面。
持续抓示范引领。在全市推广北川石椅村片区等典型经验模式,对标四川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规范,梯次创建省、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每年培育50个省级示范村、100个市级示范村,以点带面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持续抓关键实事。兼顾当前和长远,从群众最关心的小切口入手,聚焦“规划引领、产业发展、人居环境、交通水利、低碳乡村、数字乡村、文教服务、健康服务、人才培育、治理能力”等方面,注重系统谋划,制定任务清单,逐项分类施策,不断补齐乡村短板弱项。
持续抓产业富民。实施粮食扩面增产工程,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绵阳片区。以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三品”为引领,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千百工程”,大力培育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县乡村三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让更多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持续抓环境提质。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提质行动,完善长效推进机制和科学考评激励机制。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努力让绵阳的乡村成为理想中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