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工近20万人次 绵阳市总工会“三个一”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 时间:2022-12-14 13:01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肖伟
四川新闻网消息(肖俊 杨宗友)12月10日,“健康中国、幸福城市”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线上公益巡讲活动第十三站在绵阳举办。本场公益巡讲活动以“和谐之城·心仪绵阳”为主题,以“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市域社会治理”为主线,通过“线上直播”+“圆桌会议”的形式全方位总结展示绵阳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三年的实践成果。绵阳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陈仕明代表市总工会作了经验推介发言。
陈仕明指出,近年来,绵阳市总工会针对新发展阶段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以职工群众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提升职工生活品质为工作目标,以提升职工心理健康素质为落脚点,着力构建“三个一”职工心理服务工作模式,引导职工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在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叫响做实工字品牌,近三年建成市级服务阵地56个,线上线下服务职工近20万人次,为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坚强保障。活动现场,陈仕明为大家详细讲解了绵阳市总工会“三个一”职工心理服务工作模式。
一个中心上下联通 “市县+企业”推动阵地支撑有形
紧盯心理建设目标定位,汇聚“推动力”。市总工会按照绵阳市试点工作的统一要求,提出了“到2021年底,建立健全与绵阳市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制度完善、运行顺畅、规范有效的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总体目标,以及“建好一个中心、打造两类阵地、实施四大行动、实现六有标准”的具体工作目标。市总工会成立了由党组书记任组长、党组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部门(产业)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试点建设的各类问题,加强组织统筹,协同机关各部门力量,从政策、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充分保障。
探索服务网格关键路径,建强“主阵地”。成立市总工会职工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并以市中心为统揽,广泛推动建立分中心、建设职工心灵驿站,形成“1+13+N”服务网络。充分利用“互联网+”,在“川工之家”APP绵阳频道展示职工心灵驿站服务阵地地图,依托平台建立全市工会职工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平台;与共青团绵阳市委、市妇联联合建设启用“绵阳市青年职工心理服务平台”,为职工提供多维度精准心理健康服务。
完善心理服务运行机制,筑牢“基础桩”。强化党建引领,以构建“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为终极目标,在具体的工作推进中加强正确的方向引导。强化专业指导,构建形成工会组织、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社会组织、专家顾问等多方联动的绵阳工会心理健康服务机制,邀请绵阳市心理健康专家深入企事业、机关单位,就职工心理服务工作、心灵驿站的运作等情况进行问诊调研、指导把脉,掌握了解基层工作中好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请专家们为工会想办法、支招数,解决问题。强化常态运转,推进心理健康服务提质行动,激发工会各级心理服务阵地活力,鼓励各级工会举办示范性职工心理健康服务活动,做到基层阵地月月有活动、县级中心季季有精彩、市级层面年年有主题。
一套标准全域覆盖 “队伍+制度”推动体系建设有章
细化分类设计的阵地建设标准。市总工会结合绵阳实际,制定印发《关于开展职工心灵驿站6+N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各级工会职工心灵驿站建设按照“六有标准”。即“有服务场地、有服务人员、有服务制度、有服务热线、有服务台账、有服务经费”进行规范化建设。在心灵驿站建设配置标准上设置了基本、中级、高级3种类型,供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鼓励推动基层工会心理服务阵地应有尽有、应建尽建。
建立适应需求的人才队伍标准。实施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壮大行动,组建绵阳市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专家队伍,由14名在省市心理服务领域知名、职称为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家组成,负责对绵阳市职工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指导,开展公益巡讲、团体辅导、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工作。积极培育心理健康服务骨干志愿者,由具有心理咨询师、社工师、心理治疗师资质的60余名志愿者组成,负责为职工常态化提供心理健康科普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和资讯,参与策划不同主题的心理公益项目和优质心理课程。对基层工会的职工心灵驿站工作人员要求必须具备6个方面的资质标准和工作标准,满足职工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明确支持发展的资金补助标准。市总工会将职工心灵驿站建设列入年初工作计划和资金预算,由基层工会提出职工心灵驿站建设项目申请,建成后经市总工会验收合格,每建成一个给予1万元的标准予以补助,按照每年建成命名10个市级阵地、3个省级阵地的规模有序扩大阵地的覆盖面。目前已建成市级心理健康服务阵地42家、省级18家。
一个目标贯穿始终 “科普+活动”推动心理服务有效
注重线上拓展,抓服务广覆盖。开设网上视频讲座、通过学习强国视频会议举办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开设网络学习通道、开展心理健康知识“云竞赛”活动。推动职工广泛学习,引导职工以平和阳光心态对待疫情,扩大了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面、覆盖面。
注重技能提升,抓业务强能力。先后举办了全市工会干部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北川国际心理论坛绵阳工会分论坛——职工心理服务与危机干预专题论坛,对全市工会干部和职工心灵驿站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开设技术训练工作坊,请专家讲授心理教练技术和职场沟通技术,通过生动的案例、现场互动、情景模拟等方式,传授工作技巧,提升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能力。
注重活动牵引,抓引导理情绪。开展“‘六起来’同心战‘疫’活动”,在全市职工中开展学起来—防疫知识进家庭;唱起来—能量歌曲唱唱看;动起来—健身锻炼半小时;聊起来—亲情友情电话粥;拍起来—拍来拍去我最靓;写起来—你的故事感动我等活动。举办“音咖静心缓压”沙龙、“正念缓压课堂”、香包制作、蛋糕烘焙、玫瑰书香读书分享、家庭亲子厨艺秀、健步走、拓展活动、书法、国画、摄影、舞蹈等线上线下20余类有益身心健康的缓压课堂,帮助职工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去面对生活和工作。组织单身职工联谊活动,为青年职工提供交友平台,舒缓社交紧张情绪。
注重科普宣教,抓基础强认同。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为主题持续开展“职工心理健康服务进基层”活动,引领带动全市各级工会开展科普服务。举办“劳动创造幸福——绵阳市职工大讲堂”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讲堂的重要内容,市总工会邀请专家老师,深入基层单位,为职工量身订做讲座,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疏导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工会已举办了线上线下80余场有益身心健康的专题讲座,服务职工8万多人。
“绵阳市总工会在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致力于体现工会特色、打造工字品牌,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离职工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还有差距。”陈仕明表示,下一步,绵阳市总工会将按照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要求,充分吸收各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健全服务机制,充实服务内容,着力培养职工良好的心理素养,为推动健康中国、幸福城市建设贡献工会力量。(图据绵阳市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