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优质助农增收 西南科技大学开展“直播带货”培训
- 时间:2022-11-22 10:51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肖伟
四川新闻网消息 “这是我家自己种的柚子,皮薄多汁,我现场用手给大家剥一个……”
“今天下午刚从我家园子里摘的爱媛果冻橙,味道新鲜又巴适……”
11月20日晚,在西南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教职工之家”工会会议室里,上演了一场特别的农产品“直播带货大会”。来自绵阳市9个县(市、区)的50余名“新农人”代表分别在五台直播架前轮番上阵,为自己的特色农产品“直播带货”。四川省就业训练中心的陈子涵老师则在现场细致指导:“跟网友的互动非常重要,你看,有个观众进来了,你要欢迎他……”直播现场瓜果飘香,“公益助农”“‘果’泰民安”“欢迎来到直播间”“求关注”等标语不时在镜头前闪过。这是绵阳市农业农村局与西南科技大学联合开展的“2022绵阳市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班”特色项目之一——“直播带货”培训。
需求导向 培育高素质新农人
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绵阳市农业农村局与西南科技大学自2018年起,携手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开展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迄今已连续开办五届。五年来,西南科技大学农学院坚持把握时代“风口”,每年更新优化培训课程,致力于做好绵阳市高素质农业人才培养工作。今年,按照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培训课程在强调培育学员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融合线上与线下,保证了理论同实践的有机结合。学校根据后疫情时代学员们的实际情况和迫切需求,新增了“直播带货”这一重点培训板块。
今年的培训班于11月15日开班。据该培训班班主任、学校农学院继续教育办公室主任谢琳介绍,本届培训共7天理论培训和5天的省外现场教学,教授包括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相关政策解读、涉农法律法规解析、农业企业运营管理等理论课程,同时还有3天的“直播带货”理论培训和实战演练。四川省就业创业服务指导工作特约研究员陈子涵负责短视频“直播带货”的全流程教学。他从直播账号的构建、商业定位梳理、社交媒体“直播带货”操作流程、直播间形象管理、直播器材选择等方面,带领学员对社交媒体平台“直播带货”进行全面、细致地学习。每日理论授课结束后,学校都安排了学员进行“直播带货”实操训练,保证学员学以致用。
直播助农 启智增慧信心倍增
“我刚给90后侄子打了电话,让他专门帮我筹备直播卖货的事。”21日中午,正在江油农业基地参观学习的程艳,颇为兴奋地说。今年46岁的程艳,是安州区黄土镇丑娃家庭农场的负责人,今年“幸运”地得到了学习培训名额。19日晚的直播演练中,她请家人摘了一箱自家农场种植的爱媛果冻橙,专程送来直播间。第一次担任“主播”角色,程艳从最初的拘谨,到眉飞色舞,轻松自如。老师的夸奖和网友们的好评给了她极大信心。程艳是带着“问题”前来参加培训的。她经营的农场种植了几千株果树,每年有十几万斤产量,每年市民休闲观光、亲子采摘,能给农场带来不菲的收入。疫情袭来后,游客锐减,果子销售不出去,她很发愁今后怎么办。这次参加直播培训,老师从各个细节给予讲解和指导,程艳一下有了信心。性格开朗大方的她,“以前只是看客,现在决定自己当主播”。
1983年出生的陈金宝,自称是培训班的“老学员”。从小出生在梓潼农村的他,年纪轻轻就进入社会打拼,承包工程,搞装修,挣了一些钱。后来因为家庭变故,尤其是帮他照顾小孩的外祖母和1岁多的孩子发生意外,让他感受到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惨境”,所以决定从城市回到农村。2015年时,他开始尝试农业种植,只要有学习的机会,他就积极报名参加。2018年首届培训班开班,他本不在学员名单里,但也“求”到了一个培训指标,还成了那一届的优秀学员。此后,他始终关注着培训班每年的课程设置,只要有自己需要的课程,他就积极争取报班资格。今年有“直播带货”课程,他又争取来了。听完老师的专业讲解和指导后,陈金宝有“恍然大悟”的感觉:“直播的语言艺术、形象塑造、网络禁语、引流视频,都是学问。”如今他在三台县创业,担任三台县炳宏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主营“跑山鸡”和土鸡蛋。这个项目也是经西南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教授们的分析指导后确定的,养殖过程中,专家们一直给予他技术指导。“有意见认为中国的农业已经到达峰值,我却觉得才刚刚起步,未来拥有无限可能。跟着大学的老师们学习,让我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陈金宝感慨地说。
除了想要利用直播出售农产品,还有一些学员想要通过此次培训为自己开辟新的职业道路。之前从事瑜伽教师的朱泓霖,因为照顾女儿而暂停了瑜伽事业,想要再寻找一份能够通过自己双手致富的行业。“我今天拿自己父亲家种的柚子尝试了一下‘直播带货’,如果能帮老乡们卖出他们的农产品,我真的觉得这是一件特别好的事。”下播之后的朱泓霖,开始思考对自己来说更有意义的职业方向。
培训学员“直播带货”的目的在于让新老农人了解到一种目前时兴的、新的营销方式。“其实仅仅通过培训能够带出来的主播很少,可能一千个人里面才有一个人。”陈子涵提到,农户们结束培训后可能并不会真正从事这种营销方式,但通过教学,能令他们知晓并理解这种销售模式,从而在以后遇到不可抗力因素导致销售困难时,为问题的解决多一种“出口”。
助力振兴 赋能农村现代化建设
在现场,除了农户们,还有一支颇具朝气的团队,在镜头面前热情地介绍手里的苹果:“盐源糖心苹果,丑到没朋友,甜到没对手……”带队的人叫马发兵,是该校生命学院的大四学生。2014年,马发兵的家乡大凉山盐源开始大面积种植溏心苹果,七八年后,盐源溏心苹果开始量产。盐源是四川第二大盆地,土地肥沃,种出来的苹果个个饱满脆甜。量产后,受困于疫情,苹果的销路并不多,价格也被压得很低。
后来,马发兵找到了“直播带货”这条出路。在“农业农村经理人培训班”学习的几天,马发兵和他的团队全方位、深入学习了“直播带货”的过程。马发兵团队认为,“直播带货”是一种为盐源苹果打出名声、打出销路的好方式。经过直播,每个人一天可以售卖100至200件苹果,流量积攒到一定程度后,也会有更多经销商看到优质的盐源苹果,来找他们,一次购买几万斤,放在冻库里,等着春节以更高的价格售出。
马发兵团队也将自己家的苹果产业做成了比赛项目,凭借优异的成绩还取得了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团队中,也有成员希望毕业后回家进行“直播带货”助农工作,为振兴家乡的农业出一份力。(供稿:西南科技大学 郭鸿雁 张宗耀 张馨琳 郝欣雨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