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绵阳  >  绵阳要闻
|
  • 为爱寻找!全省“最美基层民警”胡祥雨:让无数家庭实现“团圆梦”

    • 时间:2022-11-17 21:40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肖伟

    四川新闻网消息(岳波 杨宗友)“我有一个愿望,要帮助所有孩子失踪的家庭实现团圆。”这是胡祥雨从未改变的初心。今年6月,公安部部署开展“百日行动”以来,胡祥雨参与破获拐卖妇女儿童积案3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通过走访调查、信息比对、科学检验、警民互动等工作,成功为28个家庭实现了团圆梦。

    43岁的胡祥雨1999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任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一大队教导员,2019年至今,他找回失踪被拐儿童273名。2021年,为方便群众识别,让寻亲家属有门道,让群众寻亲有依靠,绵阳市公安局设立了专门负责打拐寻亲工作的“胡祥雨工作室”。胡祥雨也因此被寻亲群众誉为“打拐英雄”,也被失踪被拐儿童亲切地称为“有温度的胡叔叔”……

    胡祥雨先后5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020年、2021年,被市、省妇联授予“全市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全省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今年11月9日,胡祥雨被省委宣传部、省公安厅评为全省“最美基层民警”。

    践行初心

    他找回273名失踪被拐儿童,5岁女儿抱怨:你只关心被拐卖的孩子

    当失踪、拐卖、离散不幸降落一个家庭的时候,这个家便坠入了痛苦深渊。为了寻找丢失的孩子,这些失亲父母终年奔走在茫茫人海里,他们渴望能得到警方相助,增加一线寻亲的希望……

    多年前,偶然看到一档寻亲电视节目的胡祥雨,被节目中亲人久别重逢后团聚的画面深深地感动了。助力寻亲者团圆之梦,在这一瞬间,就像春天的一粒种子,在他的心底生根发芽。2019年,单位人事调整,胡祥雨到刑侦支队一大队工作,他随即主动向组织提出负责刑侦反拐工作。

    “我有一个愿望,就是要帮助所有孩子失踪的家庭实现团圆。”这是胡祥雨从未改变的初心。

    四年来,他不分忙闲,不舍昼夜,在现实社会中和网络世界里帮助失踪儿童回家。2019年以来共找回失踪被拐儿童273名。

    2021年,在绵阳市公安局支持下,设立了“胡祥雨工作室”,胡祥雨以工作室为依托,招募了全国各地反拐寻亲志愿者300余人,广泛发动和借助民间及网络力量有效开展社会化宣传、线索收集初查、样本采集等工作,助力绵阳公安反拐寻亲工作的广泛开展。

    在一场团圆认亲仪式上,一位苦寻孩子35年未果的母亲向胡祥雨建议,建一个公益微信群帮助大家寻亲,他欣然接受了这个提议,当即成立“团圆绵阳-我们在行动”微信群,推动形成警民协作、一路同行的浓厚反拐寻亲氛围。

    从此,胡祥雨就把自己的时间分割成了两块。上班,协调本地打拐信息处理,涉拐情报研判。业余,就投身到微信群的网络公益寻亲中。现在,他的手机里有900多个寻亲微信网友,几十个寻亲群组,平均每天接到各类寻亲求助电话和信息上百条。对于寻亲网友提出的每个问题,胡祥雨都会耐心及时地予以答复和帮助。

    “爸爸,你都好久没带我去公园玩了,你是不是只关心被拐卖的孩子啊……”胡祥雨把大量休息时间用在反拐寻亲工作上,刚开始家人还不理解,5岁的小女儿更是颇有怨言。

    不过,让胡祥雨欣慰的是,伴随着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团聚,家人慢慢理解了他,并引以为傲。

    创新方式

    他集合互联网、公安信息,实现打拐工作信息化

    反拐寻亲看似简单,真正做起来却困难重重。在所有寻亲中,所寻找的人大多与亲人离散十年以上,寻人线索可能只是一个模糊的地名、人名,甚至是乳名绰号。特别是被拐儿童,没有照片、没有记忆,有时寻人办法都使完,公安资源都用上,也不一定有结果。在茫茫人海中查找、分析比对线索,是一项非常枯燥单调的工作,从繁杂海量的信息中找到有价值线索难度更大。

    寻亲人的期盼,胡祥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让失散家庭早日团圆,胡祥雨在具体的反拐寻亲线索核查中,集合互联网、公安信息、人像比对,实现了打拐工作信息化。

    2020年初,1988年被拐卖到江苏的冯某(当时6岁)在网上寻亲。胡祥雨凭着冯某提供的对绵阳人民公园以及老家周边环境的依稀记忆和姓氏,通过海量信息查询,初步确定拐出地为涪城区塘汛镇,并经深入当地村社开展入户摸排,最终让冯某与亲生父母成功团聚。

    2021年7月,一对双胞胎女儿被拐32年的王某夫妇向工作室寻求帮助。胡祥雨立即为王某夫妇采样并开展调查,经过3个月的层层筛查、抽丝剥茧,发现福建厦门人汪某银(女,34岁)与王某夫妇DNA数据相似,汪某银与安徽人赵某珊(女,34岁)人像相似度达98%。随即四川、福建、安徽三地警方协作,成功找回两个孩子。

    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团圆,与打拐工作信息化密不可分,同时也与时俱进地转变了绵阳公安打拐警务模式,使绵阳的反拐寻亲迈上了快车道。

    以人为本

    被寻人不配合,他真诚劝慰,历时半年助一家团聚

    事非经过不知难。

    1998年,安县唐某夫妇之女唐某冉(1996年出生)在桑枣镇失踪。2021年初,通过DNA盲比、核查,确认唐某夫妇与河北人王某芸具有亲缘关系。

    然而,因王某芸对自己身世毫不知情,不愿意相信自己被拐,于是极不配合民警工作。胡祥雨历时半年,一方面与其亲生父母、养父母深入交流,解除了亲生父母、养父母的诸多顾虑。另一方面与王某芸通过微信聊天进行心理引导,逐渐使其承认和接受了亲生父母。同年6月,胡祥雨代表绵阳公安在北京为唐某夫妇和失散23年的女儿举行了认亲仪式。

    类似案例,在胡祥雨反拐寻亲过程中,不胜枚举。甚至,在一些被拐卖儿童比较集中的地方,收养家庭、当地居民对相关话题非常敏感,还会对公安机关倍加防范。为积极稳妥推进反拐寻亲工作,避免引发失踪被拐儿童与原生、收养两个家庭之间的矛盾纠纷,调查人员只能谨慎地进行排查、走访、询问、比对、沟通等工作。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反拐寻亲工作再繁琐艰难,胡祥雨心中首先想到的是真诚。为此,胡祥雨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密切联系群众、深入依靠群众开展工作。他通过电话、微信、短信以及专程赴外地登门走访,面对面交流等多种方式,与失踪被拐儿童及其家庭成员保持长期联络,循序渐进地开展思想劝慰和心理疏导工作,以真挚换信赖、以诚心换信心,顺利争取到失踪被拐儿童与收养家庭的配合,用有温度的工作方式,实现了离散家庭的和谐团圆。

    专项行动

    200多个家庭圆了“团圆梦”,他说这是“对爱坚持的结果”

    每当找到一个失踪儿童,谦虚低调的胡祥雨将其认定为“对爱坚持的结果”。正是因为心中有爱,在“团圆行动”、打拐行动等专项行动中,胡祥雨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2021年,公安部决定在全国开展反拐“团圆行动”。胡祥雨筛查有价值的寻亲线索2000余条,帮助142名儿童找到亲生父母,帮助66名妇女和成年男性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使200多个破碎的家庭圆了“团圆梦”,为失散家庭举行认亲仪式75场。

    继2021年反拐“团圆行动”以后,公安部决定于今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在全国范围深入开展打拐专项行动。1-10月,胡祥雨反拐团圆工作室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共找回失踪被拐人员78名。同时,胡祥雨用心开展思想劝慰工作,积极争取寻亲与被寻人之间实现双向奔赴。

    胡祥雨说,每当寻亲成功后,看到离散多年的亲人久别重逢的泪水,心中那份充实和成就感就会让他觉得有价值,很快乐,反拐寻亲这件事不论多难也要一如既往地做下去。(图据绵阳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