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绵阳  >  农旅文卫
|
  • 30岁“孩子”的不幸与幸运

    • 时间:2020-12-19 10:50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王飞

    四川新闻网消息(陈秋霖)先天智障,身处无声世界,却又将面临无光的生活。这个30岁的“孩子”有太多不幸,也幸逢太多关爱。

    他的父母为他取名为“金”,或许期待他是一粒会发光的金子。金出生时就被诊断为先天性智力障碍,除了自己的父母之外几乎无法与任何人沟通,语言和听觉功能丧失,自幼视力差,多年前左眼已看不见任何东西,永远丧失功能,右眼虽因不能配合测不出视力,但他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爱到处玩闹。从今年开始,母亲发现金平时连走路也必须要有人搀扶。    

    11月中旬,金在父母的陪伴下,在绵阳万江眼科医院检查诊断出右眼不仅有很严重的白内障,还有陈旧性视网膜脱离。医生告诉金的父母,由于右眼从小视力不好,也未曾治疗,目前病情很复杂,先安排白内障手术,将混浊的晶体拿掉换上一个全新透明的晶体,观察视力恢复情况,为下一次修复视网膜手术做好准备,对视力提升的帮助可能不明显,等待恢复一段时间,再安排修复视网膜脱离手术。

    图为副院长乔岗主任医师为金检查会诊

    很快,主治医师赵学乾为金安排了白内障手术。术后视力正如医生所料,建议11月底再次进行下一步手术。

    金的父亲在外务工,是家里的唯一经济来源,母亲在家照顾他,妹妹正在上大学。尽管经济不宽裕,但父母深知金只能靠右眼,只有手术治疗才能带来希望,毫不犹豫地选择继续手术。

    11月底,金和父母如约而至再次来到医院,希望有奇迹发生。

    在病区,医生护士对金这样一个“孩子”特别照顾。虽然他无法像正常人那样和医护沟通,但他能明白父母的意思,会照着父母教他的样子去做,他甚至能够感受到父母的担忧。

    手术当天,金的母亲陪同他到13楼手术室门口。母亲担心他一个人进手术室会害怕,取下一直挂在自己身上的陪护证递给他,让他戴在脖子上,因为那张小小的卡片上有母亲的照片。

    金的第二次手术是由副院长乔岗主任医师主刀,在手术过程中发现他先天视盘小凹。除了原定计划的玻璃体切割手术,又对他施行了视网膜切开取膜、视盘小凹羊膜填塞手术,近两小时的手术非常顺利。        

    图为金麻醉苏醒后由麻醉师和护士送出手术室

    术后,医护最担心的是金是否能长时间趴着睡觉,因为这一类的手术要求患者俯卧位休息才有利于后期恢复。对一个正常人来说,一天超过15个小时以上,头部与地面要埋成一条平行线,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这需要与医生密切配合,更需要很强的忍耐力。

    手术六个小时之后,金乖乖地趴在床上。术后第一天、第二天都照着母亲的样子,不吵不闹地趴着。他或许不能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趴着,只知道他这样做穿白大褂的哥哥姐姐都会笑着给他竖起大拇指。也许对金来说,这又是他人生中的再次成长。    出院时金仍无法通过视力表测得视力,但他能独自走路了,创造了金的父亲期望的奇迹。这奇迹来自于每一位父母对子女默默无闻的爱,来自站在一线的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辛劳付出与智慧的结晶。